天辰app下载800年国宝躲过抗日战火,孤本《赵城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抱着一卷新面世的《赵城金藏》走进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大门,天辰app下载北京荣宝拍卖典籍部经理李林昊想象着,“如果这部经卷有心跳的话,它等于是重新回到它的兄弟姐妹曾经待过的地方。”
 
长达19米的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重新发现,对《赵城金藏》巨帙而言是重要补充,也引发了学界和收藏界热议。11月27日~30日,该经卷将在荣宝斋“国宝孤本《赵城金藏》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中首次公开亮相,天辰app下载随后将于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地巡回展出,并于12月中旬在北京荣宝拍卖上拍。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李际宁研究《金藏》30多年,在仔仔细细观摩后,他确认这是《赵城金藏》流传至今的原件,“从纸张、字体、版式,乃至千字文的冥字号的写法、刻法,都跟我们所知的一样。”
 
天辰app下载
 
目前存世的4800余卷《赵城金藏》,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与《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永乐大典》齐名。尽管《赵城金藏》享受着国宝的地位,但在大众层面乃至书画界,了解它的人并不多。
 
《赵城金藏》中的“赵城”,指山西赵城县,“金”乃朝代名,“藏”则是大藏经。公元12世纪,复刻自《开宝藏》的《赵城金藏》就在赵城县广胜寺密藏,一藏就是800年,不为外界所知。
 
刻印于宋代的《开宝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经典,原有6000多卷。“如今《开宝藏》在全世界仅存12卷,外加一块残片。“李际宁说,《开宝藏》几乎失传,《赵城金藏》就成了各种藏经中最有价值的珍品。
 
金明昌年间,赵城女子崔法珍化缘数十年,募集到足够资金后复刻《开宝藏》,先是将其反过来贴到木板上,然后照刻,两个版本几乎都是每版刻23行,每行14字。
 
经历近千年岁月,经历过战火和历史磨砺,《赵城金藏》能保存至今,本来就是奇迹。
 
“《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大藏经,不仅在佛教文献学上有着重要意义,在雕版印刷史和藏经版本的雕刻校刊诸多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价值。”李林昊认为,历经千年劫难,还能发现新的《赵城金藏》经卷,足以引发学界继续研究《赵城金藏》背后的传奇历史,让人们进一步探讨其文献和文化价值。
 
舍命抢救
 
为还原父亲史健参与保护《赵城金藏》的经历,李万里花了40年时间,采访了数十位当事人。
 
1942年2月,时任太岳区第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的史健,接到临汾情报站穆彬的情报,日军想抢走《赵城金藏》,但没有找到藏经口。
 
“穆彬是文化人,好书法,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注意到这一条。如果没有他的上报,一切都无从谈起。他1946年就牺牲了,这位烈士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李万里说,父亲也有良好的文化素养,雅好收藏。因此,在抗战的残酷时期,一条关于《赵城金藏》的消息能被两位热爱文化的军人密切关注并重视,尤为难得。
 
“任何的迟疑或是拖延,都会导致与国宝擦肩而过。”李万里说,当时史健认为情况紧急,但不敢擅自做主,“他要请示区党委,因为这是有关统一战线的大事件,不能再引起新的争端。”情报层层上报到延安党中央,延安电报批复,责成二地委执行任务,派一个连80多人连夜行动,秘密转移国宝。
 
在日军驻扎包围下,抢运艰难。二地委以运公粮为名,让战士和驴驮在晚上8点入寺,经卷藏在三米多高的大佛基座里,楼梯又狭窄,不得不从窗户往下扔经卷,直到夜里12点才完成。
 
“那时地委机关建在石门峪,经卷到达石门峪存了两个多月。到4月底,日本又明确了经卷的位置。”李万里说,父亲那时候得到军令,每个战士背着经卷走,人在经在,就这样躲避着日军,走遍崇山峻岭,“每个人分配背20来卷,相当于40斤。在反扫荡过程中,这些年轻战士自始至终背着经卷,非常狼狈,也非常累,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日本人扫荡是疏箅子,一个沟,一个山头都不落,很艰难。”
 
这批国宝在战士们背上保留下来,最后存在山西沁源县山区的废弃煤窑里。直至1949年解放,文化接管委员会文物部才将《赵城金藏》移交给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李致忠认为,在战争年代,中央对《赵城金藏》的保护政策使得它带有“红色基因”,这也是其他文物不能相比的。
 
为何会有新发现的经卷?李致忠猜测,很有可能就是在转移运输的过程中遗失的,“当时,每个人拿起一条床单当包袱皮,把经卷背在背上,难免会散出去。”
 
当时,有负责转移经卷的小战士不懂文物的价值,将经卷的空白处撕下来订成本子,让史健尤为痛心。
 
16年修复
 
自煤窑中取出的《赵城金藏》,长期受潮,纸张黏连,发黄的纸张上布满霉斑,看起来就像一根根发硬的木炭。
 
哪怕在今天看来,《赵城金藏》的修复难度也是罕见的,这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古籍修缮项目。
 
“那边是舍命不怕牺牲,流血去抢救;这边是花16年时间,一点点修复它,当年的艰苦可以想象。”李际宁认为,当年无论是修复人才还是修复经费,都处于稀缺的艰难状况,“那时候是从琉璃厂请进来好几位师傅,成了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我跟他们一道工作过。”
 
修复《赵城金藏》的工序复杂,先是给经卷包上毛巾,裹上纸,放在特制蒸笼里蒸一会儿,拿出来,用针轻轻揭开经卷最表面一层。再蒸,再揭开,如此一次次反复,才能全部揭开书页。针对不同的损伤,有补、揭、挑、裱等数十种修补工艺。也是从那时起,古籍文献有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并延续至今。
 
从1949年7月到1965年,近16年时间修复的《赵城金藏》才重新面世。
 
“一直到今天,大家能见着这部藏经的4800多卷,是精心保护、舍生忘死抢救的结果。今天我们得到一卷新经卷,又增添了一份光荣。”李际宁认为,《赵城金藏》的重要性在于保留了很多失传的典籍,“比如《般若书》,如果不是《赵城金藏》保留下来,就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