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app千件文物回到虹口里弄,再现二战犹太难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美国东部时间已经过了午夜,天辰app然而生活在美国各地的十几位犹太人不约而同地打开了他们平时不常用的微信,请求他们在中国的朋友传一些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现场照片和视频 。
 
此时在大洋彼岸的上海,天辰app12月8日下午,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正在举行新馆开馆仪式。在预录的视频致辞中,美国良知基金会主席亚瑟·施奈尔表示:“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上海,回到虹口,参观新的上海犹太纪念馆,看看曾经为犹太人提供护佑的避风港。”施奈尔也说出了很多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无法前来目睹新馆的人的心声。
 
身处美国芝加哥的犹太企业家斯庞根(Danny Spungen)也是彻夜守候在微信旁的一员,他曾资助过纪念馆的建设并组织难民为纪念馆捐赠文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他说,纪念馆的扩建具有极高的人文和教育意义。“二战期间犹太人和中国人并肩生活,他们互相依靠,很多中国妇女照顾过犹太儿童,而在欧洲,有150万犹太儿童惨遭杀害。”
 
天辰app
 
完整还原难民生活
 
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变本加厉,犹太人纷纷争取获得外国签证从而逃离德国。由于上海当时特殊的历史状态和开放的态度,犹太人无需签证就可进入上海,使得上海成为了犹太人逃离迫害的“诺亚方舟”,先后有约2万名犹太人来到上海避难或中转前往第三国。
 
1943年2月,侵华日军在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划设“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天辰app即虹口隔离区,犹太难民被迫集中生活在这约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二战结束后,这些犹太难民陆续移民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也有少量回到了德国和奥地利。
 
为了纪念这段独特的历史,2007年虹口区以摩西会堂旧址为核心,天辰app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不过由于场地所限,纪念馆只能利用有限的场馆对犹太难民当年在上海的生活进行碎片化展示,而从全世界各地捐赠来的珍贵文物资料,大多只能暂存于保存条件较好的虹口区档案馆。
 
有时,捐赠人在回访时,没有看到自己捐赠的物品得到展示,难免失落或误解,为此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每次他们都耐心向这些捐赠者解释,并保证这些物品得到了妥善的保管。
 
转机出现在2017年,纪念馆启动扩建,对摩西会堂旧址西侧、南侧居民房屋实施征收,在保留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纪念馆重新开放之时,展馆整体面积从原来的1000多平方米扩大到4000多平方米,展陈也从150件增加到近1000件(组)。
 
在参观新馆时,观众容易忽略的是,其实新馆本身也是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的见证。纪念馆新馆原为长阳路50弄兰村的一部分,因为紧靠摩西会堂,在历史上多为俄罗斯裔犹太人居住。二战后,这座新式里弄也成了犹太难民在上海的聚集区,知名小提琴家和钢琴家卫登堡(Alfred Wittenberg)就在这座里弄生活过。
 
在犹太难民当年真实居住过的房间里,追忆他们在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更能体会到历史的真切感和厚重感。
 
相关文章!